有专家认为,在清代诗史上,从乾隆到宣统这一个半世纪,伊犁诗坛是被遗忘的一翼。除了祁韵士、洪亮吉、邓廷桢、林则徐、徐松等名家之外,还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诗人,成就都十分可观。安徽太湖人王大枢即是其中之一。
王大枢(1731—1815),(关于他的生年,有1731和1732两种说法,卒年有1815、1816和1818三种说法,于此也可看出这一类诗人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。)字澹明,号白沙,又号天山渔者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)举人,五十三年(1788)拣选知县。即将赴吏部铨选时,“会以公事”获罪,谪戍伊犁,凡12年,嘉庆五年(1800)赦回。所著《西征录》、《天山赋》有刻本传世,《天山集》未刻,只有抄本。
1788年10月,王大枢写有一首《果子沟》:
万松排翠峰峥嵘,石径桥通曲折行。
怪岩竞作头角出,溪声泻入胸怀清。
共兜至此亦须喜,螭魅逢人并不惊。
可惜亲知都莫晓,几疑愁绝是边城。
诗中先写果子沟中“万松排翠”,山峰高峻,石径曲折,桥梁连通。千奇百怪的岩石争先恐后地崭露头角,泠泠溪声把人的五脏六腑都淘洗得清清爽爽。峥嵘:高峻、高耸。头角:物之顶端。
接着笔锋一转,想到了远古的传说,即使尧帝把共工和驩兜流放到这里,他们也一定会喜不自胜;在这美好的所在,就连妖魔鬼怪也会与人和睦相处。遗憾的是家乡的亲朋好友都不知道,在遥远的边疆会有这样的名胜佳境,他们还在怎样地揣测我正为发配伊犁而愁肠百结呢。
共兜:共工与驩兜,尧时的部落首领,因不服统治而被流放。螭魅:鬼怪。愁绝:极端忧愁。
王大枢不仅写出了果子沟的山高、路弯、石怪、水清,更写出了自己对待流放这一惩罚的豁达情怀。他选择共兜被逐这一典故,就是为了影射自己的处境,一个“喜”字是对滥施淫威者的无声示威。谁说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?就连“魑魅逢人”也不会感到惊恐,遣戍的惩罚其奈我何!也许正是他这种抵触情绪使当政者心中不快,才在伊犁一沉就是12个年头。(作者:吴孝成 )